您现在的位置:>行业新闻

【地评线】荔枝网评:树立四个“与共”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地评线】荔枝网评:树立四个“与共”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1年08月30日 10:08:07 来源:荔枝新闻

|

特约评论员/王冰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8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引领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创新发展,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不仅成为新时代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生动写照,也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的精神密码。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让民族团结这条生命线历久长青,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永葆休戚与共的“鱼水情”。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民族唇齿相依、相互依存、团结友爱,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中华民族战胜苦难、解决危机、实现复兴的强大内生动力。尤其是近百年来,各族人民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斗争中迸发出强烈的民族情怀、家国情怀,激发出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谱写了各民族休戚与共的绚丽篇章。从“彝海结盟”到“牦牛革命”,从“三千孤儿入内蒙”到“一家三代卫国戍边”,从“最好牧场为航天”再到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理念已经成为各族人民的自觉行动。我们要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共同追求,永葆休戚与共的“鱼水情”,让党和人民事业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奏响荣辱与共的“团结曲”。多少风云激荡,多少血火淬炼,国难当头之时,各族儿女同仇敌忾、共御外侮,56个兄弟民族紧密相连、团结奋战,让中华民族屡经磨难而不倒,始终昂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经历血与火的考验,各族人民更加深切地认识到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每个民族、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关键就在于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已成为一个血脉相通、温暖和谐的大家庭。只有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才能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常开长盛。

汇聚生死与共的“精气神”。百年来,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目标,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生死与共,形成了难以分割的血肉联系。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各族人民不分男女老幼,不论岗位分工,自觉投入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谱写了中华民族同心同德、共克时艰的英雄壮歌。“白衣天使”用生命践行誓言,彰显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大爱精神;人民军队闻令而动、敢打硬仗,以英勇和忠诚筑起坚不可摧的“抗疫长城”;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们成为最美逆行者,展现了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担当精神……在大灾大难、生死考验面前,各民族紧紧地凝聚在一起,构筑起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为众志成城攻坚克难汇聚���更加强大的精气神。

谱写命运与共的“新华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摆在全国改革发展全局中更加突出的位置,******的政策措施之密集、扶持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为民族地区发展注入勃勃的生机和活力。在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乡,千余户村民全部住进新房,特色产业遍地开花;在四川省大凉山阿土列尔村,344名村民走下新修的2556级钢梯,翻过了那座压在头上的贫困大山……从雪域高原到塞外草原,从天山南北到西南边陲,少数民族群众生活蒸蒸日上,民族贫困地区的整体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立足新起点,56个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同心同德、携手奋斗,一定能焕发出磅礴伟力,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不断迈进。王冰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