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行业新闻

博物馆的价值 不只是朋友圈里的九宫格
2021年08月02日08:45 | 来源:
小字号
原标题:博物馆的价值 不只是朋友圈里的九宫格

近年来,到博物馆看展览,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不在博物馆,就在去博物馆的路上”,也成了不少人文化生活的新常态。据统计,“十三五”期间,我国博物馆的数量从4692家增长至5788家,年度参观人数也由7亿人次增长至12亿人次,实现了平均每25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的发展目标。在一些地区如北京、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等更是达到了平均11万到13万人就拥有一座博物馆。博物馆数量的增长,体现了我国文化建设整体水平的提升,也反映出当代中国人文化需求的增强和文化热情的高涨。

为博物馆蓬勃发展点赞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比起“量”的增长,“质”的提升更加重要;比起“建”的规模,“用”的效能更加关键。如果把国民的精神文化素质比作一座大厦,那么博物馆是极为重要的一块基石。现有的5000多家博物馆,为满足社会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打下了厚实的基础。增强博物馆的公共服务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文化价值,既给博物馆的建设和管理水平出了一张新的考卷,也对国民的“博物馆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这方面,这些年我们国家的博物馆已经做出了不少有益探索。比如,故宫博物院、陕西各地博物馆等运用互联网手段,把展品、活动搬到“云端”,引导观众“云游”博物馆,不但有效应对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而且拓宽了博物馆常态化利用渠道。再如,河南博物院借用时尚文娱新元素,开发出“考古盲盒”,受到广泛追捧。这一切,都让博物馆摆脱了“老古董”的刻板印象,以全新的面貌走入百姓生活,成为人们的“精神刚需”。

但不能否认的是,我国国民的“博物馆素养”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有的博物馆成了“网红”凹造型、拍短视频的背景。有的博物馆成了旅行社“一日游”凑景点数的标配。在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参观或赶场中,博物馆其实沦为了空洞的符号,其价值也只是变成朋友圈里的九宫格而已。凡此种种,均与我国博物馆的发展成就和前景不相匹配。

当然,看到“萌萌哒”的藏品,不妨来个合影,但更应努力读懂它饱经沧桑的故事;站在博物馆的门前,也不妨伸出“剪刀手”,但更应细心体会文明之光对心灵的照拂。为此,我们有必要呼吁提高国民的“博物馆素养”,简言之就是有效利用博物馆的能力。作为文化保存和文明传承的殿堂,博物馆蕴藏着巨大的信息量。每一项陈列、每一件展品,诉说着历史,传递着文化,像一个信息发射器,发送着来自过去的文化密码。当观众走进博物馆,站立在藏品前,其“博物馆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接收和破译密码的程度。面对数量众多、类型各异的博物馆,有的人善于给自己定制个性化的参观方案,畅快地遨游其间,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源源不断地汲取历史智慧。有的人则疲于奔命,被别人的文化偏好牵着鼻子走,虽劳神费力,却所获甚微。哲人有云,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再好的音乐也无济于事。同样,对于缺乏“博物馆素养”的观众而言,再丰富的藏品也只是扁平的背景,再多彩的活动也不过是打发无聊的游戏。

正所谓,只有在水中才能学会游泳。“博物馆素养”的提升,也只有在日益丰富的策展和观展实践中才能实现。我们期待有更多的博物馆开发出更多有创意的活动,在展现藏品的同时传播先进的观展理念,在吸引观众感官的同时提升观众的欣赏能力,为“到博物馆去”的社会新风尚增添更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形成与博物馆建设规模和质量相匹配的国民“博物馆素养”水平,进一步推动我国博物馆事业在良性循环的轨道上行稳致远。谷中风

(责编:刘佳、连品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