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伯虎财经
7月26日,理想汽车通过了港交所聆讯。按照惯例,一般在一个月内,理想将正式登陆港交所。
这距离理想去年美股上市刚好1年的时间,也是继小鹏汽车7月回港上市后,又一个造车新势力回归港股。现在,仅剩蔚来还在美股独立,不过据新闻报道,蔚来早在3月就在港股申请上市,目前貌似受阻。
造车新势力这种频繁上市的操作,无疑暗示着新能源车的一次变局正在开始。最近又有新闻报道,车企正在抢人,一些关键岗位,像自动驾驶研发人员,已经开出了11万的月薪,火药味越来越浓。
无疑,经历过上一次的淘汰后,新能源车已经步入新的竞争阶段,未来的不确定性将会变得更大。尤其对于理想这个走增程式路线的新势力来说,变化的风险将会更大。理想要如何保持自己的位置?
说起理想汽车,不得不提增程式技术,这是如今市场上唯一能够代表这项技术的车企。
过去的3年,理想通过增程式技术的长续航和低廉属性,完美地解决了纯电动车的里程焦虑,吸引了一大批用户;在去年3季度,毛利率一度达到近20%。
就凭这一点,理想在新能源车的第一阶段竞赛中,挤走了拜腾、绿驰、奇点等对手,上市纳斯达克,成为新能源造车新势力的第一梯队。
现在,理想又准备开发x平台,以继承现有的增程式电动汽车平台,并配备了下一代增程式电动动力系统。
但是,理想在增程式技术继续发力的同时,一种转向也在发生。
理想在本次的招股书提到,自己正在投资高压纯电动汽车技术,为未来的高压纯电动车型开发两个平台——whale、shark。
理想做纯电动车,要搁在一年前,是万万想不到的。
李想在去年q3财报会议上还提到,在400kw快充技术成熟前,理想汽车不会推出纯电车型,增程式技术在大型suv、mpv上的应用具有5-10年的优势。
当初为了给增程式技术背书,粗口大骂的,也是李想。如今这种转向着实突然。
增程式技术已经过了它的黄金时代了吗?
其实,在更早的今年年初,理想发布的2025战略,就提到要在2023年交付首款纯电动车型。这个战略还是李想以内部信的方式发出来的。
撇开个人的技术偏好,增程式电动车确实不合主流了。
增程式技术本质上还是用汽油作为动力来源,以电池驱动,这是它为什么被归为插电式混动汽车之中的原因。
这种不纯粹的动力模式,使得它在政策上享受不到新能源车的优惠。比如,补贴被打折,在一些城市,如北京,增程式电动车无法享受绿牌。政策方向已经预示了这项技术的必然衰落。
然而,最终让增程式技术出局的还是技术的发展。
近日,科士达向媒体表示,旗下的快充充电桩和快充模块等产品,功率最高已经可以实现400kw;而在电池续航上,目前小鹏p7官宣700公里,特斯拉model y接近600公里。
在电动车政策导向和技术进步的双重夹击下,增程式已经不合时宜。
于是现在,增程式技术成了理想急切想要撕掉的标签。
对于理想来说,想要去掉增程式的标签很容易,但是要贴上一个纯电动车的标签,并让用户认同、买单,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
从汽车销量来看,蔚来、小鹏和理想同属一个梯队,但前瞻性上,两者已经超出了理想。这几年,理想所有的精力都放到了理想one上,对于纯电动车的经验属于空白。
以纯电动车的续航来说,蔚来在造车三势力中占据了优势,在充换电技术和充电桩上拥有众多专利。
而新能源车竞争最火热的自动驾驶技术,无疑小鹏是最佳代表。在其它车企都在卖硬件的时候,小鹏已经通过其自主研发的xpilot系统软件实现了收入。
而理想,除了增程式技术外,没有其它的技术优势。
在驾驶技术上,理想在5月推出的理想one,虽然升级了noa导航辅助驾驶的能力,但辅助驾驶还是在level 2级别。而特斯拉model3已经达到l3 ,一些传统车企量产的车型也在l3级别。
去年六月,理想one在山东青岛发生一次事故。理想汽车与一辆货车相撞,造成副驾驶亲友受伤,车身前侧损毁。
根据分析,这背后可能跟理想的自动驾驶技术有关。在旧款理想one上,辅助驾驶芯片是mobileye eyeq4,水平视角52°。而且该款车型只有1个毫米波雷达,相比同行,小鹏g3则配备了3个、蔚来es6配备了5个。
凤凰科技曾报道过,理想one可以识别长距离的障碍物,到了“中”“短”距离就会出现视障。
在2021新款理想one上,也可以看到新换上的地平线journey 3 与其他品牌的算力差距。
当然,理想还有一个值得担心的问题,就是它的车型开发能力。
从理想one出来到现在,理想一直没有做出来第二款车型。而蔚来汽车旗下已经拥有es8、es6、ec6三款主力车型;小鹏汽车旗下也有g3和p7两款车型,分别攻打低端以及高端市场。
虽然在2025战略中和本次招股书中,理想都提到以后每年要更新两款车型,但从三年一辆到一年两辆,具体的执行、产品设计、经营效率等会不会打折,都要打个问号。
除了技术与制造的区别外,新能源车企和传统车企的另外一个区别是,传统车企卖车,新能源车企改卖服务。
这一点,蔚来估计是体会最深的。蔚来有一个“牛屋”,经常组织车主举行一些活动,与车主相互沟通交流。所以在这起“座椅缺陷”事件前,蔚来的口碑一直是挺好的,它也以用户企业自居。
根据蔚来创始人李斌的说法,去年疫情,蔚来汽车60%的订单都是来自蔚来汽车老用户的推荐。可见用户企业的卖货能力。
相比之下,理想就被负面新闻消耗的比较多了。
2020年初,理想one发生一起前悬架下a摆臂球头脱落事故。理想汽车工程师认为事故概率在正常范围内,没有过多的考虑。
但在2020年8月9日,又有一辆理想one发生“断轴”事故,官方仍然说这是由于撞击造成的,悬架系统“非常安全和可靠的”。直到后来又出现多起断轴事故,理想才承认悬架系统问题,召回一万多辆理想汽车。然而理想官方的用词却是“硬件升级”。
在11月1日的沟通会上,李想回应了此事:“升级肯定是因为当时有缺陷,这很正常。”尽管车辆出现问题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无视自己错误,心安理得地把“召回”改为“升级”的这种孤傲的态度,却不是一个企业该有的。
无独有偶。6月,浙江经济生活频道报道,一名购买理想one的车主在当天发现,车辆存在悬架异响的故障,维修后理想方面却需要车主签署一份“保密协议”,车主被要求不得向媒体、工商等反映或曝光相关问题。
从“断轴门”、“改款门”、“保密协议”,还有最近悬而未决的“水银门”,理想一次次陷入负面舆论的风波之中,背后暴露出来的恰恰是尚未成熟的用户服务理念。
对于互联网车企而言,需要补足的短板不仅是产品技术,还有“以用户为重心”的理念认知。
在纯电动大行其道之时,理想汽车押注增程式,其实是一条相对保守的道路。
而现在,李想将要为他的战略选择买单了。
路线的错误,让理想汽车在造车新势力的迅猛发展中至少落后了几年。
在欧美车企主导了一个多世纪的燃油车市场后,这次,中国有机会抓住新能源车的机会,造出有国际影响力的国有品牌。
而造车新势力,理想、蔚来、小鹏等,虽然面对重重的技术困难,但却凭借自身的互联网基因和创新意识从一众车企中突围,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可能性。
但现在,新能源车的竞争不仅仅是技术的争夺,更是汽车行业一种用户服务的升级,特别是在当前新能源车还处在初级阶段,各方面的技术、基建尚未完善的时候,更应该认真对待用户遭遇的困难,沟通、解决,如此才是造车新势力胜出的关键。
参考消息:
1. 36氪:理想汽车的6月:改写“蔚小理”格局,登上造车新势力榜首
2. dearauto:理想,失去理想
3. 潜观研究所:“抠门”的理想汽车,亏损的秘密
4. 踢车帮:【数读】理想汽车上市,增程式这条路走通了吗?